米点传媒 成就国内专注、完善、值得信赖的电缆分支箱制造企业,主营10KV电缆分支箱35KV电缆分支箱2大系列产品。

4008635735
新闻资讯
用心服务,成就每一次精彩
News information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 页 > 企业动态

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未来该何去何从?

2016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五项措施,首先一项就是加快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紧接着,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工信部已联合行业内外的九家企业投入5亿元资本金,正组建动力电池研究院或者动力电池的研究研发平台。

2016年6月底,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终于宣告成立。工信部相关领导在成立大会上表示,制造业创新中心要解决的是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希望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弥补技术创新链条上从实验室产品到产业化之间的缺失环节,解决行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问题,形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和平台。

应该说,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是相关政府部门在最高决策机构的顶层设计下,为推动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而成立,对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令人意外的是,大多数动力电池企业对于参与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并不是很积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奇怪的局面呢?

参与的电池企业共四家投资额较低

在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之时,相关领导人向媒体披露,创新中心以2014年创建的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为基础组建,包括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资料显示,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全称为"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现有股东9家,分别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北汽、广汽、华晨、力神电池,均为国企性质,企业注册资本金5.4亿元。

据悉,为配合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的成立,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采取"自愿、开放"原则,吸纳政府投资、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投资入股。目前,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已与宁德时代新能源、合肥国轩、万向集团3家电池企业和华盖鼎盛基金公司达成增资协议,股东单位增加至13家,资本金增加至9.3亿元左右。

也就是说,新成立的动力电池研究中心共有13家股东单位,其中电池企业仅4家。另外,按照现有资本金9.3亿,原有资本金5.4亿计算,新增的三家电池企业和一家基金公司一共只投资了3.9亿元,而之前工信部所称的投资5亿资金,则没有被媒体提及。

定位和分配机制不明电池企业表示担忧

媒体报道称,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将采取"公司+联盟"的运作模式。所谓"公司+联盟"的运作模式究竟属于何种体制定位,让人深感迷惑。据媒体解读,"公司+联盟"中的公司是指"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据称,该公司将围绕产业链吸纳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完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创新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按市场化机制运行。

而"公司+联盟"中的"联盟"是指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是由国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自愿组成的非独立法人的联合体,构建研发设计、成果转化、商业应用协同能力,按协同创新机制运行。

另据权威媒体报道,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在创新中心成立大会上表示,制造业创新中心是非盈利单位,以知识产权和技术聚合为基础,以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为目标。

那么,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到底是盈利还是非盈利单位呢?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市场化机制运行"显然和工信部相关领导的表示相矛盾。

可以想见,体制定位不明确让企业对参加创新中心后最终研发成果能否合理分配产生怀疑:

有动力电池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加入到平台之中,核心技术共享到什么程度,不好拿捏。若各自深入研究,研究中心的合作意义则不大;若合作开发,各自需要贡献出自身的技术和专利,如果贡献出自身的技术和专利,未来如何共享成果?这关系到利益分配。在这个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之前,该企业负责人坦率地表示暂时不想加入研究中心。

诚如其言,如果创新中心按照企业的模式运营,投入和产生可以按照企业的运营机制来进行;如果创新中心按照公益组织的模式运营,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也对运作模式有相应的规定。或许政府相关部门更倾向于将创新中心打造成一个整合创新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的公益性平台,但是资本都是逐利的,让企业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一个未来收益不明的项目中,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就不难理解了。

在创新中心成立之时,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我们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就是要弥补创新链条的断裂环节,特别是要解决从实验室产品到产业化之间所谓的'死亡之谷',将分散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凝聚在一起,完成将珍珠穿成项链的'关键一步'。"

这当然是所有业内人士所希望达到的状态,但是要达到这个理想状态,单纯靠一个美好的愿景显然是不够的。可以预见,想要建立一个动力电池行业"高水平有特色的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和平台",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度设计和与企业的纵向协调沟通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延伸阅读:

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产量TOP10 中国入围四家

原标题: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未来该何去何从?

[返回新闻列表]

上一条:广东新能源电池产业或迎井喷新能源电池产能占全国六成

下一条:绿色金融报告:中国碳市场从地区试点走向全国统一

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未来该何去何从?

地址: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米点科技